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位的恶性肿瘤,全世界约35%的病例发生在我国,每年我国死于胃癌的患者超过17万,而胃癌的治疗效果则取决于是否能早期诊断。
导致胃癌发生的病因尚不确定,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包括:幽门螺杆菌感染、环境因素、生活习惯等。过去认为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,但经过仔细追问病史,发现部分患者有上腹部饱胀不适、上腹部疼痛、食欲不振、泛酸、消化不良或黑便等症状。这些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,错过诊断和治疗,所以,积极筛查有助于胃癌早期发现。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介绍,四十岁到四十五岁开始,每三年到五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,如果发现了的话,基本是一个早期的肿瘤。早期胃癌治疗效果很好,90%以上能够治好。
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就是胃镜。我国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八成,即便是进展期的胃癌,目前临床上的五年生存率也超过了五成。通过以外科手术为主、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,将极大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。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副教授季鑫介绍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治疗效果越来越好,副作用越来越低了,有些人会担心化疗会不会掉头发?会不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、食欲下降、体重减轻?目前来讲,副作用都已经相对比较小了。只要能够做到早期发现、合理治疗,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。
本文转载自央视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